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2025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农业大学成功举办
8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2025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长沙隆华国际酒店成功召开。大会以“城乡融合发展的中国实践和国际经验”为主题,设置了开幕式、主旨报告、平行论坛、期刊出版对话会及闭幕式等环节。
开幕式由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辉教授主持。湖南农业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梁先明在致辞中表示,深入探讨城乡融合发展规律、总结中国实践、借鉴国际经验,是破除城乡要素流动壁垒、提升城乡融合水平的重要路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研究员在致辞中回顾了研究会在推动农业经济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方面的成绩,并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需要突破传统思维,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在首场主旨报告会上,魏后凯研究员、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黄季焜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朱晶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李春顶教授分别作了专题报告。魏后凯围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城乡融合,强调通过乡村经营和人才培养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黄季焜通过国际比较指出,中国农村经济转型速度在亚洲领先,应通过制度、政策与投资协同加快结构转型,实现共同富裕;朱晶聚焦外部风险下的农产品贸易与粮食安全,提出构建“来源、品种、通道、路线”四个多元化格局以增强进口体系韧性;李春顶则基于模型实证,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战略目标的关键动力。本场报告由研究会秘书长胡冰川研究员主持。

8月25日下午,十场平行论坛同时举行,80余位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60余位专家深入点评和互动。当晚的期刊出版对话会由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主编匡远配教授主持,来自《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西财经大学学报》《农村金融研究》《世界农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农村观察》《中国农村经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社会科学》《农业现代化研究》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的编辑与参会代表就学术选题、稿件评审与出版趋势展开热烈讨论。

8月26日上午举行第二场主旨报告会。中国农业大学司伟教授聚焦农产品稳产保供与产业竞争力,提出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提升大豆等关键农产品竞争力;华南农业大学胡新艳教授以实地调研为例,指出新一轮农地确权改革显著促进连片流转和规模经营,应深化制度改革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华中农业大学何可教授强调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碳市场制度重构的重要作用,呼吁构建尊重生态系统和小农主体性的新型市场范式;湖南农业大学周孟亮教授则提出,绿色信贷在乡村产业振兴中面临“门槛高、韧性弱、增量不足”的困境,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经营主体多方协作,共同打造生态与经济双赢格局。本场会议由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李明贤教授主持。
.jpg)
闭幕式由研究会副会长王林萍教授主持。2026年会承办方——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蓝红星教授代表发出盛情邀请。最后,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辉教授作总结发言,指出大会系统探讨了城乡融合发展的中国路径与国际经验,交流深入、成果丰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学理支撑与政策参考。
本次会议广泛汇聚全国学术力量,展示了中国农业经济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湖南农业大学高度重视此次承办工作,会同研究会秘书处精心筹备,组织50余名志愿者提供全方位保障,确保大会圆满成功,赢得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