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中国经济改革戳破全球薪金泡沫?

有评论文章指出,中国崛起的同时,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工人和中产阶层则越来越难熬。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中国开放经济,冲击了全球劳动市场供应。一些经济学家饶有意味地说,中国改革开放“戳破了全球薪金泡沫”。对于资本所有者来说,这意味公会不再存在,也不会再有加班费和养老金;同时廉价劳工和低价土地出现,监管成本也有所降低。这并不是说中国政府心怀不轨,一心想要削弱富国的中产阶级;而是意味着中方利用辽阔的国土和众多的人口作为相对优势,加快发展经济。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现在有一种观念越来越流行,认为西式的资本主义混乱、苛刻又不公,而崛起的中国所采用的另一种模式,似乎更具吸引力。
  有两个理据支持这个论点。首先,民主体制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对比印度和中国就知道了,过去20年是哪一种体制让5亿人脱贫?更别提中东地区了。
  另一个理据是,西方国家犯下了一个关键错误:高估了其私营领域的效率。只要对比俄罗斯和中国的情况,或是看看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去监管化浪潮,就可以了解这一点。
  早前,英国诺丁汉大学的中国现代史学教授荷尼夫(Niv Horesh)在《南华早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广为传阅。他提出的观点引起了更大的争议──就是民主注定会灭亡。
  而导致其灭亡的原因是新自由主义。
  荷尼夫批评说,西方国家力推个人主义、制约政府权力、推崇自由市场,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现象,也导致其他经济上的不公。如果持续下去,世人会另有追求……比如说伊斯兰国?不,幸好情况还未恶劣到如此地步。
  荷尼夫写道:“西方在这场论战中处于下风,而中国的模式则赢得了信誉。”他续写道:“若无所作为,就或会威胁到民主的未来。”他在结语中提醒人们,古希腊的民主政体仅维持了200年。
  表面看来,这像是在开玩笑。难道只能在里根的小政府主义和中央的领导之间二者择其一?就不能循瑞典模式或其他的吗?
  换个角度看,如果认同极端自由市场主义是导致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之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主因,也许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毕竟,最大规模的财富再分配发生于冷战时期,时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约翰.埃德加.胡佛(J. Edgar Hoover)逐户搜查共党份子,同时美国中产阶层崛起。也可以说,当与其他强大的经济模式竞争时,资本主义就会较为温和,但也更加专断。
  中国身为新兴的超级大国,是否也能像前苏联那样,抑制资本主义的残忍和贪婪?
  一个完美的例子是:比起西方的银行家,中国的银行业人士收入低得多──至少那些没有侵吞巨款逃往他国的银行家是如此。中国石油和钢铁行业的高管也一样;总体来说,任何国企高层都是这样。这个例子有力地驳斥了中国顶尖实业家拿不到上亿的收入就会罢工的说法。
  在一些新兴国家,富人可以将财产藏匿于境外,导致自己的国家缺乏投资资金。中国则牢牢守住国家的资本帐户,将存款限制于国内。由中央控制的银行则将这些资金转移给国有企业,用于一系列建设项目,如高速公路和高铁等,面面俱到,成功将一个落后的国家改造成现代化大国。
  中国没有完整照搬”华盛顿共识“中的主张,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成为富强之国。许多西方人也因此致富:银行家、工厂厂主、技术顾问,还有澳大利亚矿业大亨吉娜.莱因哈特(Gina Rinehart)──简而言之,全都是资本家。
  中国崛起的同时,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工人和中产阶层则越来越难熬。
  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中国开放经济,冲击了全球劳动市场供应。一些经济学家饶有意味地说,中国改革开放“戳破了全球薪金泡沫”。对于资本所有者来说,这意味公会不再存在,也不会再有加班费和养老金;同时廉价劳工和低价土地出现,监管成本也有所降低。
  这并不是说中国政府心怀不轨,一心想要削弱富国的中产阶级;而是意味着中方利用辽阔的国土和众多的人口作为相对优势,加快发展经济。
  过程中,中国并不是“新自由主义的解药”,而是其最好的合作伙伴之一。
时间:2015-08-03 11:37 |作者:燕鼠 |来源:第一农经|编辑人:翟天昶